“遇到矛盾不用慌,分级调解来帮忙。”在合黎镇,“四级七天”调解法既是化解纠纷的“金钥匙”,更是基层治理的“暖心剂”。以“走十村、进百户、解千愁”大走访活动为抓手,让网格员化身发现矛盾的“千里眼”“顺风耳”,通过分级限时调解与普法宣传同步发力,将纠纷化解在萌芽、问题解决在基层,既用效率解开群众“法结”,更以温度化解“心结”,让“有矛盾先调解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不久前,五四村网格员在大走访中发现了一起因劳务受伤引发的纠纷,村民雷某与张某合伙雇佣王某采伐树木时,王某不慎从抓木机上跌落,造成枕骨L1椎体骨折,住院21天共产生医疗费用17200元,双方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下。按照“四级七天”调解法流程,网格员第一时间介入现场调解,虽积极沟通但未能达成一致。随后,纠纷转至第二级村调委会,村调委会接到纠纷后,一边耐心疏导双方情绪,一边援引法律条文释法明理——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“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,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,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”及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“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,应当赔偿医疗费、护理费、营养费、误工费等合理费用”的规定,向当事人清晰阐明雇主的安全保障义务和赔偿范围。调解过程中,调解员以“法理”为尺、以“情理”为桥,最终促成三方达成协议:雷某、张某除已支付的17200元医疗费外,再支付务工费、护理费、营养费等合计25500元,其中雷某支付17500元,张某支付8000元,协议生效后互不追究其他责任。这场可能升级的矛盾,不仅在村级层面就画上圆满句号,更让当事人在调解中吃透了法律条文,让在场群众直观感受到法治力量,俨然成了一堂“看得见、听得懂、用得上”的法治实践课。
“四级七天”调解法在合黎镇早已成为基层治理的“活引擎”,从网格员走村入户的敏锐发现,到村调委会法理交融的耐心化解,再到镇一级的兜底保障,四级层级像齿轮般精准咬合,七天时限如闹钟般倒逼效能,让每一起矛盾都能在基层找到“合身”的化解方案。无论是邻里间的家长里短,还是劳务中的权责纠纷,亦或是土地边界上的权属争议,这一机制都能让基层干部“接得住、管得好、解得透”——既用分级限时的“硬流程”确保矛盾不积压,又借“调解+普法”的“软渗透”让法治观念扎根群众心底。如今,“纠纷一线了、法治入日常”已成为合黎镇最鲜活的乡村治理图景,基层干部握着这把“解纷招”,在田埂地头、农家院落间筑牢和谐防线,让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”的承诺落地生根,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力量就藏在每一次及时回应、每一场公正调解里,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坚实的“稳定器”。